色彩风格

检察监督让更多“郝秀萍”得到“守护”

【字号:    】        时间:2024-04-03      

  春节档电影热映期接近尾声,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张艺谋执导、雷佳音和马丽等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相关讨论仍如火如荼。故意伤害、正当防卫……,有关于该电影的讨论大多都聚焦于刑事犯罪领域,而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注意力却聚焦到了全程用手语表达,遇见不公事用生命进行抗争的犯罪嫌疑人家属——聋哑人郝秀萍身上。 

  电影中,郝秀萍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无法开口表达也听不见其他人说话的情节,让观众看得十分揪心。事实上,在检察机关实际办案中,对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也是检察履职的职责之一,那么检察机关是如何保障“郝秀萍”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的呢?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公共利益的代表,为特殊群体依法维权“撑腰鼓气”,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司法温度和检察温情,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 

  一、公益诉讼: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用法治力量保障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这是公益司法保护制度创新在人权保障领域生动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各地检察院随即陆续开展有关残疾人权益保障领域各种专项活动,从盲道被损毁侵占、无障碍停车位不达标等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问题,衍生到消防报警医疗急救、交通出行等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公益诉讼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监督纠正的领域不断扩张,涉及到多种环境维度。其中督促主管部门针对残疾人士设置的“119”等急救系统中增设的文字信息报送和文字呼叫功能,让更多的聋哑人能够“开口呼救”。 

  近年来,保康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立足省院开展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活动,针对辖区内部分道路上盲道铺设不规范、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办理了盲道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件,改善了县域内残疾人的出行安全和便利,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合法利益。 

  二、民事支持起诉:切实解决特殊群体“打不了官司、打不起官司”的现实难题 

  帮扶弱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农民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受制于年龄、身体、文化等影响,独立维权能力较弱。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帮助特殊群体维护合法权益,是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延伸和有益探索,也是“检护民生”的生动写照。 

  2023年,保康县检察院民事检察依法能动履职,积极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共办理3件残疾人支持起诉案件,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件。为持续保障好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该院主动履职,积极到相关行政部门宣传民事支持起诉工作,使拖欠农民工长达八年未支付的工资得到法院判决,让农民工不再“忧薪”,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检察担当。 

  三、司法救助:为民办实事,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 

  司法救助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党和政府关爱”的民心工程。结合司法救助对象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化救助,解决司法救助对象的“急难愁盼”,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康县检察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着力加强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认真落实好司法救助“民心”工程,坚持及时救助、主动救助、优先救助的理念,不断加大司法救助线索排查力度,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依职权主动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及时给予司法救助。2023年以来,该院已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8件,发放救助金20.5万元,解决了涉案困难当事人燃眉之急。 

  《第二十条》电影尾声,案件听证会现场直播视频的右下角出现了同步手语翻译,将检察官传递的信息送进了郝秀萍及其女儿的眼里,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彰显了人文关怀。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是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群体的保护在系统治理、溯源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下一步,保康县检察院将始终秉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理念,持续加大对弱势群体案件的办案力度,以更高质效的检察履职践行好新时代检察机关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