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宪法宣传周丨我与宪法的故事

【字号:    】        时间:2024-12-06      

  小学时,老师便总夸我名字起得有特点,同学也总是追问我名字里的“宪”是什么意思。那时的我懵懂不知,都是随口敷衍“就是一部法律,我爸是律师所以起这个名字”,然后就会收到一众同学的羡慕“哇,法律,律师!好酷”,每次听到这个,我心里都暗暗得意。 

  初中的时候,怀着对名字由来的好奇,我从母亲那里得知了父亲为我取名时的用心。原来,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父亲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期望我能如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那般,既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又能坚守根本、脚踏实地。那一刻,宪法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它蕴含着父母对我深沉的期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悄然点亮。 

  高中毕业填报志愿那天,父亲说“要不你还是把法学放在第一志愿,以后回来和我干律师”。在那个叛逆张扬的年纪,我果断拒绝“不,律师有啥好干的,天天熬夜,我才不干”,转而选择了材料专业,和法学八竿子打不着。那时的我,对父亲的职业有着片面的认知,以为只是熬夜与交际的堆砌,未曾真正领略法律世界的深邃与广袤。 

  后来,我在电视普法节目中看到一宗盗窃案,那是一个很简单的案子,但是被害人却指望着这笔钱回家过个好年,父亲也与我聊了些工作中的点滴。我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法律的实体,感受到厚厚的法条下不仅是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承载着当事人的悲欢离合与殷切期盼。那一刻,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触动,开始在生活中主动关注宪法与法律,试图探寻那些隐藏在条文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大三的暑假,几天的犹豫纠结与挣扎后,我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放弃保研本校的资格,跨考法律(非法学)硕士研究生。考研之路布满荆棘,一战的折戟沉沙与二战的铩羽而归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深渊。迷茫与痛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宪法小红本,上面画满了一遍又一遍的彩色笔记。它如同一束光,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我不甘心,还想再试试,于是踏上了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求学之旅。 

  两年的学习时光既紧张又充实,不仅要完成法学本科四年的课程,我还给自己定下了通过法考、上岸成为检察官助理的目标。过大的压力时常让我睡不着,在宿舍天台吹风的时候,我经常安慰自己“我名字里带个法,而且还是宪法,我就是干这个的料!” 

  秉持着这个信念,我顺利毕业,通过法考,成为一名检察官助理,如愿以偿。工作中,我经常以名字自勉,对待每一个案件都全力以赴、细致入微。 

  宪法,是一张写满了人民权利的纸,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让我们公平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但对我来说,宪法早已不再是冰冷的条文。它是父母对我的期许、是我迷茫时的指引、是我失意时的不甘、是我懈怠时的动力、更是我努力的见证。 

  故事说到这里,已经到了尾声,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从选择岗位的那天起,我便以做一名能办案、办好案的检察官为目标而努力。今后的每一天,我也会以宪法为灯塔,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公平正义,为检察事业贡献全部力量,继续续写宪法和我的故事。